医生: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利大于弊
发布时间: 2018-06-20
世界卫生组织17日发布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列为疾病。
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游戏障碍是一种游戏行为模式,包括玩数码游戏或视频游戏,特点是对玩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至于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仍然继续玩游戏或不断升级。
世卫组织说,游戏障碍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可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及其他重要功能性领域造成重大损害。
就把游戏障碍列为疾病的原因,世卫组织先前说,这一认定依据对现有证据的复核,反映编写新版《国际疾病分类》过程中不同学科和地域专家所达成的共识,将促使卫生专业人员更加关注这类障碍的发生风险以及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
《国际疾病分类》现阶段涵盖5.5万种损伤、疾病和死亡原因,是确定全球卫生趋势和统计数据的基础,在世卫组织各成员中使用,同时被保险商用作赔付依据。
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交由2019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讨论,有望2022年1月1日生效。
【分歧】
医学界对游戏障碍被列为疾病看法不一。支持方认为,这对迅速判定游戏上瘾至关重要,因为玩游戏上瘾的通常是青少年,不会主动寻求医疗帮助。英国精神病学会行为成瘾部门发言人亨丽埃塔·鲍登—琼斯说:“一些家长心急如焚,不仅因为他们的孩子(因为打游戏而)不上学,而且整个家庭因此支离破碎。”
她说,治疗游戏瘾的最佳方式通常是心理疗法,某些药物可能也有效。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行为成瘾问题专家马克·格里菲思研究游戏障碍30年。他告诉美联社记者,从心理角度看,玩电子游戏就是一种赌博。把游戏障碍列为疾病,有助于正式确认这一问题并强化治疗措施。
英国心理学会发言人钱德拉·萨克塞纳则认为,玩游戏的人中,仅少数会发展到游戏障碍所定义的程度,把它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可能引发家长不必要的忧虑。
世卫组织解释,判断是否成瘾,需要看是否对个人、家庭、社交等重要领域造成重大损害且这种行为模式明显持续至少12个月;研究表明,玩游戏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
长期以来,国内对于游戏成瘾的看法复杂多样,所采取的行动也差别较大。
一个极端,是不少人认为游戏成瘾不算什么,不仅不应该被当成精神疾病来看待,反而被当成是个性与自由。另外一个极端,是一些人尤其是部分学生家长,对游戏成瘾的危害性感到很焦虑,并根据主观意愿加以应对,导致过度或不当干预。
其实,所有极端的看法或做法,应该说,都不利于我们正确认知游戏成瘾,更难以预防和诊疗游戏成瘾。不重视或不认可它是一种疾病,部分游戏成瘾者可能长期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治疗,得到医保基金的保障、获得公共卫生资源等就更加无从谈起。过于担心和焦虑,又会让过激诊疗受到鼓励,从而可能损害孩子健康。
所有极端看法或做法,本质上,都是因为对于游戏成瘾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尺度所造成的。而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则恰恰可成为认识游戏成瘾的一个契机。以此为契机,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检视,抛弃极端的偏见,方能让我们尽快端正对游戏成瘾的认识。
更要看到的是,对于游戏成瘾,更值得我们担心的,其实并非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而是让它长期处于疾病范畴之外,导致诊断门槛较低或诊疗标准混乱所带来的问题。
许多人不愿意将游戏成瘾归为精神疾病,那是因为对精神疾病四个字有一些错误的联想。其实,精神疾病,并不等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疯子”,也并不是“精神不正常”。只要去掉对精神疾病四个字的认知恐惧,将游戏成瘾列入疾病的范畴,显然是利大于弊的一件事。
游戏成瘾这件事,对于许多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来说,客观存在,不容否认。许多家长也因此而苦恼不已。这种苦恼,不该轻视,更不该以“游戏成瘾不是一种病”而无视之。
不妨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当成一个确定标准和尺度的开始,最终进一步明确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常规。这也是对游戏成瘾者尤其是青少年负责的一种态度。
来源:新华网&新京报
关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
![]() |
|
|||||||
公司简介 | 客服QQ:749176416 | 埃帕无线 | ||||||||||
最新资讯 | 客服QQ:264672391 | |||||||||||
产品中心 | 客服电话:021-54191803 客服电话:13162533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