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才能医患和谐
发布时间: 2018-06-19
河南开封妇产医院一位产妇在急救中急需输血,因担心血液太凉给患者带来不适,一名麻醉医生把冰凉的血袋紧贴胸前,用体温将其焐热;浙江杭州一家医院的女医生,应患者请求,在重症监护病房弹奏明快轻松的琵琶曲,为其加油。 5月底发生的两则新闻令人感动,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更为治愈医患关系开具了一味 “药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众所周知,医生救死扶伤,患者恢复健康,两者目标一致,本来应该劲往一处使,但为什么有些会出现对立甚至冲突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医患之间没有换位思考,缺乏相互信任和理解。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一充满人文气息的医学名言,凸显的正是医生应有的人文关怀,它也是医患双方互相信任和理解的基础。由于医疗技术的限制,医术再精湛的医生也不能保证“手到病除”,更难做到“包治百病”。因此,患者不能苛求医生总能“妙手回春”,只要医生尽力了,就应该得到尊重。同时,医生背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也需要患者将心比心,多一些耐心和宽容。毕竟很多时候医生面对的不是一两个患者、一两种病症,患者相信医生并全力配合,才能让整个诊疗过程更加顺利。
高尔基曾说 “同情就意味着理解的一半”。对医生而言,虽然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和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很难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但首要的还得抛弃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始终保持平等之心,不断扩充仁爱之心。多一分宽容、多一点理解,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用心倾听他们的疾苦和诉求,体谅他们治病心切、患得患失的心情,尽量通过和蔼的态度、安慰的语气和积极的肢体语言,为患者鼓劲加油,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
“人心都是肉长的”。医患双方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战壕的战友,面对伤病这一共同的敌人,没有理由不同舟共济。作为战友,需要的是配合、团结和友谊,而不是争吵、纠纷甚至剑拔弩张。实际上,只要双方推心置腹、相向而行,多站在对方的视角看待问题,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心就会连在一起,情感就会融到一块,各种猜疑就能够消融。
当然,医患关系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全方面改善医患关系,需要从源头上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优化医疗救护环境、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和道德规范的约束,为医患双方构建一个互信互谅、互相尊重的良好氛围,促使双方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积极主动地营造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张敬波
关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
![]() |
|
|||||||
公司简介 | 客服QQ:749176416 | 埃帕无线 | ||||||||||
最新资讯 | 客服QQ:264672391 | |||||||||||
产品中心 | 客服电话:021-54191803 客服电话:13162533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