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药通

网站首页 关于瑞循 健康资讯 产品中心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代理商合作

针对“最具中国特色”的癌症 华人学者开发出诊断方法

发布时间: 2018-07-10

食管癌在全球癌症致死榜上高踞第六,每年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而由于中国人喜欢吃高温饮食,容易对食道产生反复的刺激和损伤,据估计,全球每年因食管癌去世的患者中,有一半是中国人!因此,它也被称为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癌症。

食管癌之所以难治,原因在于其在发病早期往往缺乏症状。一旦患者感觉到不适,病情就早已积重难返,这也带来了极差的预后,5年生存率不足20%

食管癌很难诊断。常规的技术需要用到内窥镜,它们会在喉咙里发出白光(供医生观察),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的Zui Pan教授说道:但肿瘤往往深埋于正常组织中,很难被观察到。针对这一现象,Zui Pan教授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Mingjun Zhang教授两位华人学者展开合作,想要找到早期诊断食管癌的技术。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由多肽构成的纳米颗粒。按照设计,这些纳米颗粒能识别食管癌细胞表面的αvβ3整合素。因此在注入到体内后,它们能顺着血流游遍全身,并特异性地靶向食管癌细胞,在肿瘤区域积聚。

随后,研究人员们可以使用近红外的荧光,追踪这些纳米颗粒。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简便地找到肿瘤的蛛丝马迹。

此外,由于这些纳米颗粒能特异性地识别食管癌细胞,研究人员甚至能将化疗药物装进这些颗粒。在体内,这些颗粒就像是快递员,将治疗癌症的药物源源不断地送往肿瘤发作的部位,进行治疗。

在小鼠实验中,这款纳米颗粒的诊断潜力和药物携带潜力都得到了验证。在对照组中,小鼠的肿瘤并没有在影像检测中显现出来。而一旦注射了纳米颗粒,小鼠的肿瘤马上就能被观察到。同样,装载了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也能在肿瘤位置富集。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有望利用这款新技术,对食管癌进行早期诊断,甚至是针对性的治疗。

这是一项精准的医学技术,”Zui Pan教授补充道:它能帮助我们检测肿瘤,并告诉医生肿瘤的具体位置,方便他们进行手术移除,或是采取其他的疗法。

接下来,研究人员们还需要在人体试验中证实这款纳米颗粒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如果一切顺利,我们诊断食管癌的武器库中,又将新增一款全新的工具。我们期待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更多创新癌症诊疗手段能够问世,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资料:

[1] Near infrared fluorescent peptide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ing esophageal cancer therapeutic efficacy

[2] Detecting esophageal cancer cells

来源:学术经纬

上一篇:【医药资讯】消除“疾病歧视”任重道远

下一篇:【健康保健】25岁小伙顿顿吃外卖!ICU抢救107天!暴瘦90斤……

关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著作权登记

上海瑞循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4389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5992号
慧药通微信关注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公司简介 客服QQ:749176416 埃帕无线
最新资讯 客服QQ:264672391
产品中心 客服电话:021-54191803 客服电话:1316253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