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时一定要注意这些! 配点白萝卜可祛湿
发布时间: 2018-06-19
本周末即将迎来端午小长假,又到了一年一度家家户户吃粽子的节日。端午节上商场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粽子,各地的粽子总有不同的风味,南方常用红枣、红豆(赤豆)、花生、猪肉、蛋黄等混在糯米中制成;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
不过,端午吃粽子可别贪多,一天吃好几个会造成伤胃不适,同时粽子是糯米包裹的,胃肠道病患者、湿热体质患者等等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粽子的。那么端午节吃粽子注意事项有哪些? 吃粽子有什么禁忌?
包粽子每只1-2两较合适
自家在包粽子时,首先要注意不要将粽子包得太大,一般在1-2两比较适合,否则很难将它蒸熟煮透,而粽子必须要完全煮熟才能食用。包好的粽子则应尽快吃掉,不宜保存太久,最多只保存3-5日,吃时亦要再次加热。此外,保存粽的地方亦要清洁卫生,应放于阴凉透风的地方。
自家在包粽子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薏仁、红豆、杂粮米等。另外,人们在吃粽子的过程中,可配点白萝卜加以食用,因为端午节一般比较接近黄梅天,这样可以帮助湿气尽快排出体外。
不要空腹吃粽子
由于粽子主要由糯米制作,而糯米却不易消化,所以端午节前后也不可餐餐以粽子果腹,最好搭配其它种类食物的摄取,如时令蔬菜水果等。空腹不宜吃粽子,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复发。
粽子最好不要在早上和临睡前吃
不少人喜欢吃粽子,而且每天还把粽子作早饭吃,个别酷爱粽子的甚至放弃了正餐,顿顿都把粽子当饭吃。
食物消化从胃到肠,至少需要停留6个小时。粽子是糯米做的,本来就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就吃粽子,停留在胃里的时间则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发病。
临睡前最好勿将粽子当宵夜,因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尤其是肉粽和蛋黄粽,因为比较肥腻和高蛋白的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胀,使疾病急性发作。
部分人群尽量少吃粽子
粽子虽然美味,也不是人人都适宜吃。有几类人群不建议多吃粽子。首先,小孩子、老年人的消化功能较差,吃粽时需要克制,并且尽量趁热吃,以免冷却后更难消化。由于粽子不易消化,患有或曾患肠胃病的人不宜多吃。
此外,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者应尽量少食粽子。由于市面上很多粽子内油量、糖分太多,而且多以糯米为主料,并不太适宜上述患者使用。如果进食过多,可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来源:解放网和其它
关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
![]() |
|
|||||||
公司简介 | 客服QQ:749176416 | 埃帕无线 | ||||||||||
最新资讯 | 客服QQ:264672391 | |||||||||||
产品中心 | 客服电话:021-54191803 客服电话:13162533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