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少气温低,当心“冬季抑郁症”,应及时就医
发布时间: 2018-01-19
入冬后,不少白领都有不想起床、不想干活、不想外出的“三不”情结,自测一下,你有吗?如果症状只是持续一两个小时,那根本不算啥,不过,若整个星期、整个月都如此,你得注意,是不是患上了“冬季抑郁症”。
这种病是一种季节性情感障碍,以秋冬季节抑郁症状反复发作,伴有睡眠增多、食欲增强、体重增加等非典型抑郁症状,而春夏季节症状完全缓解或部分转为躁狂发作为特征的一类情感性障碍。
入冬后情绪“一点就着”
28岁的王女士在上海一家IT 公司上班。对她来说,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作息非常不规律,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入冬之后,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感更加明显,情绪也变得易怒易躁,在和公司领导发生冲突后,她一气之下辞职回家了。
辞职以后,王女士的作息并没有调整过来,反而更加分不清白天黑夜,白天起得很晚,晚上又睡不着,不断恶性循环。总觉得人发懒,不想出门,不想见人,和家人的冲突也越来越多,动不动就情绪暴躁起来。同时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没有食欲,月经紊乱。无奈之下,王女士选择了去医院就医。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副主任王勇介绍说:“这位患者出现的情况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冬季抑郁症’,学名叫‘季节性情感障碍’,它在医学上并不能归为真正的抑郁症,因为它是一种与季节变化、阳光照射密切相关的周期性情绪失调。真正的抑郁症多发于春秋两季,程度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且和多种生理、心理因素相关。”
在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王女士开始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并配合相关的药物治疗。两周后,她的精力和精神状况都逐渐好转。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
气温下降,每天早上起床就成了很多人最痛苦的事情。偶尔起不了床、闷闷不乐是正常情况,但如果反复出现上述情况,经常感到无精打采、烦躁不安、全身不适、情绪不稳,那可能就是患上了“冬季抑郁症”。“
专家称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紊乱症,是指因天气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忧郁症效应。一般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
冬季抑郁症”常见于体质较弱、较少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及气候寒冷、光照时间短的地区,在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尤为高发。
从生物学上说,冬季抑郁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日照减少,气温降低,像动物冬眠一样,人也要保存热量,在这过程中,可能把负面情绪一起储存起来了。
此外,研究表明,长期失眠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易患各种慢性疾病,甚至影响脑内营养物质的合成而加速衰老,抑郁、焦虑、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会明显增高,而且生物节律紊乱越明显,抑郁的程度就会越严重。
多晒太阳可击退“褪黑激素”
冬季抑郁症指的是一种抑郁情绪,并不等于精神疾病,如果大家有了症状,也不要过于恐慌,治愈起来也比较简单。
诱发冬季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在于人的大脑深处有个叫做松果体的腺体,它能分泌出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荷尔蒙,使人消沉和萎靡。但是,松果腺体对太阳光非常敏感,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后,褪黑激素分泌得少,人的心态就比较正常。因此,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鼓励大家在晴暖的午后多晒太阳,参加户外活动等。
天气好的周末不要宅在家里,多出去晒太阳。如果持续阴天,不妨把室内光线适当调亮点,尤其是晚上,不要总在昏暗的光线下待着。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利用冬季休假,去阳光充足的地方。此外,要多运动,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内腓肽等“快乐因子”。冬季锻炼以室内为主,天气晴好时可到室外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练瑜伽,也可跳舞娱乐。但是不宜太早晨练,运动量不宜过大,每天集中一小时为宜。
来源:新闻晨报&今夜私语时
上一篇:【饮食宜忌】这种茶决不能长期喝
关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
![]() |
|
|||||||
公司简介 | 客服QQ:749176416 | 埃帕无线 | ||||||||||
最新资讯 | 客服QQ:264672391 | |||||||||||
产品中心 | 客服电话:021-54191803 客服电话:13162533752 |